95后开启“生前整理”,为当下生活减负

发布于:2025-08-15 阅读:0
95后女孩小云22岁入坑极简生活,24岁启动“生前整理”。“生前整理”源于日本“终活”,指提前处理身后事。小云认为这是为更轻盈、自在地活在当下。年轻一代与长辈生死观差异大,“生前整理”能避免未来忙乱,让人活得清醒、少遗憾。

刚满三十的95后,已经开始“生前整理”了。佛山95后女孩小云,22岁入坑极简生活,爱上“少物的清爽”,享受生活掌控感。24岁时,她启动“生前整理”,觉得这不仅是为现在活得轻松,更是为以后走得利索,不给家人添麻烦。

生前整理

“生前整理”概念兴于日本,最早叫“终活”,意为“为人生终点而进行的准备活动”。在深度老龄化的日本,“终活整理”“生前整理”是在精力尚可时处理好身后事,包括整理资产、写遗嘱、减少物品等,以确保资产传承,维护隐私尊严,减轻家人负担。有四分之一的日本年轻人已开始“生前整理”。

旅日作家李长声年过七十做“终活”,他认为谈“终活”就是谈生死观。78岁的木村先生在妻子过世后开始“终活”,他处理掉很多物品,让生活更简单。日本女作家伊藤比吕美在著作中感慨“身后不留一物地死去,实在很豁达,很利落”。

极简生活

小云做“生前整理”有五件事。一是清东西,定期处理闲置物品和电子文件,给物品贴标签,遵循“能存手机绝不占柜子”原则。二是理钱财,注销不用的银行卡,统一加密保管密码,重要文件放家人知道的位置并附清单。三是筛关系,清理微信好友和社交账号,把时间留给重要朋友。四是写愿望,列愿望清单,清空收藏夹,定期检查更新。五是留句话,写遗嘱初稿,记录医疗救治倾向与身后事安排。

两代人的生死观差异大。长辈觉得谈“死”不吉利,很少为“身后”做准备。年轻一代虽害怕死亡,但更能轻松探讨生死话题,认为提前打算是负责任的态度。许多人经历变故后,更易接受“生前整理”理念。

生死观

“生前整理”最大的价值不是面对死亡,而是珍惜当下。当物品、密码、文件都清晰有序,小云内心感到轻松和踏实,让她更敢投入生活,珍惜眼前关系和体验。她喜欢泰戈尔的诗:“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,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;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,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。”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95后 生前整理 极简生活 生死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