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特大暴雨成因、影响及应对分析

发布于:2025-08-06 阅读:0
2025年8月,广东遭遇特大暴雨,雨量、范围、时长均破纪录。此次暴雨由季风槽、低涡等引发,与北方降雨成因不同。深圳启动预警体系,但暴雨变化让预报和市民为难。后续广东雨势将变化,雨停后或升温。还分析了暴雨与地理、气候关系,回顾历史并提防灾建议。

2025年8月上旬,一场特大暴雨袭击了广东以及台湾、香港、澳门地区,这场暴雨成为今年迄今最强的暴雨过程。

广东特大暴雨

这场暴雨特点显著。雨量巨大,广东深圳大鹏新区3天累积雨量达746毫米;香港天文台最大日雨量打破1884年以来8月单日降雨纪录;台湾西南部最大10天雨量为2008年莫拉克台风以来最强。特大暴雨范围广,广东至少6个地级市、香港、澳门全域、台湾西南部均受影响。暴雨时间长,广东、港澳雨下了一星期,台湾下了10天左右。暴雨还让人十分为难,如深圳8月5日暴雨上班前后强度变化大。

深圳启动了递进式预报体系与精准预警体系。预报员精细发预警,子夜发分区红色预警,凌晨拉响全市暴雨红色预警,上班前因雨势减弱改发黄色预警。

此次暴雨由季风槽引起。一般季风槽有正统和反向之分,而这次的季风槽既在副高北侧又在南侧。今年副热带高压偏北庞大,南北出现多个暖高压,西南季风钻进缝隙形成特殊季风槽。这个季风槽有强烈辐合条件,是叠加了前汛期暴雨和台风雨特点的变种超级暴雨。

从另一角度看,雨的形成需动力抬升机制和充足水汽。广东本轮降雨中,抬升机制源于冷涡,它像“抽水机”汇聚水汽;水汽来自西南季风。8月1日低涡进入广东,与西南季风联动“造雨”,产生“列车效应”,导致广东中南部沿海持续性暴雨。

暴雨成因

与北方降雨相比,广东暴雨成因不同。北方降雨是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形成,而广东暴雨类似台风雨机制。

关于广东雨何时结束,取决于抬升、水汽条件和低涡情况。副热带高压将低涡“挤出”广东,预计7日广东本轮强降水结束,8日大部市县多云间晴天,午后局部有(雷)阵雨。雨停后广东将升温,或陷入湿热“蒸笼模式”。

从气象条件上,低涡系统长时间停滞和西南季风增强为暴雨提供了条件。地理环境方面,广东北部山脉地形抬升加剧降水,珠三角地势低平易内涝,沿海受台风残留环流等影响易极端降水。气候背景上,全球变暖使极端降水增多,城市热岛效应也加剧了暴雨强度。

回顾近年广东特大暴雨事件,如2013年普宁、2015年全省、2023年深圳特大暴雨,此次2025年8月暴雨在强度、范围和持续时间上相当甚至更突出。

防灾减灾

面对极端天气,广东需提升防灾减灾能力。完善气象预警系统,加强监测和预警技术;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,推广海绵城市理念;提升公众防灾意识,普及防灾知识;强化应急管理能力,完善应急预案和物资储备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广东特大暴雨 暴雨成因 气象预警 防灾减灾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