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望城市记忆,传承历史文脉

发布于:2025-07-22 阅读:1
本文介绍多座有历史记忆的城市,如河北正定、常德老西门、柳州东门城楼等。讲述它们的历史遗迹、文化特色,以及当地对文物保护和传承的举措,这些城市正凭借独特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,让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。

在历史的长河中,许多城市都承载着独特的记忆,它们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,散发着迷人的光彩。

城市记忆

河北正定,这座有着16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,被誉为“有记忆的城”。它拥有罕见的“九朝不断代”古建筑群,“九楼四塔八大寺”错落有致,“二十四座金牌坊”点缀其间。现存隋唐以来古建筑38处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达10处。上世纪80年代初,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时,前瞻性地提出“文化兴县”“旅游兴县”,推动文物保护工作,保住了这座文化古城的文物“家底”。如今,正定文旅出圈,2022年接待游客530.58万人次,2023年超1500万人次,2024年仅上半年游客量就超过3397万人次。

常德老西门则是历史遗迹与现代建筑巧妙融合的典范。改造后的老西门,下沉式广场“葫芦口”成为市民观演、休憩的城市客厅;拥有2200年历史的护城河,通过“海绵城市”技术重现古城记忆;矮城墙碉堡见证了常德会战的惨烈和老西门的蝶变;窨子屋承载着常德人的情感;钵子菜博物馆以常德特色饮食文化为主题,成为街区文化符号。

历史文脉

柳州东门城楼始建于明洪武时期,历经600多年风霜,是柳州五座古城门中迄今仅存的一座,也是广西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城门楼。它扼住柳江转弯处的津口要冲,见证着柳州城的兴衰荣辱。城门右边墙壁上镶嵌的柳宗元诗碑,为其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。东门城楼自古以来有“喜门”之称,历史上柳州的学子、官员进京都要从这里出发。

渝中区作为重庆“母城”,在挖掘历史文脉方面成果显著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陆续出台系列新举措,推动考古发掘工作蓬勃发展,先后发现老鼓楼衙署遗址、太平门遗址、朝天门城墙等一大批“历史化石”。老鼓楼衙署遗址的发掘,进一步佐证了重庆在南宋时期的重要地位。同时,渝中区还大力开展文物抢救、修缮、保护工程,并加大活化利用步伐,让文物“活”起来。

知子罗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和集市,后因地质原因逐渐衰落。如今,它与老姆登村联合打造为“老姆登·知子罗景区”,成功创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。这里保留着六七十年代的建筑风格和氛围,吸引着众多都市人前来追思怀旧。

文物保护

酒泉的古酒泉是酒泉—肃州的灵魂所在,也是酒泉人情感的寄托。西汉年间,霍去病将御酒倾入泉中与众人共饮,酒泉之名由此而来。这段佳话为古酒泉披上了传奇色彩,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词歌赋。酒泉四季不结冰,水位随季节变化呈现奇妙景象,它用永不干涸的清流诉说着坚韧与希望。

这些城市的故事,是“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”理念深入人心的缩影。它们通过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,让城市记忆得以延续,让历史文脉得以传承。在新时代,我们应更加重视城市记忆的守护,让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城市记忆 历史文脉 文物保护 旅游

相关文章